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认识自我 > 文章列表

怨恨情绪带给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4日 来源:华人心理网 泉铭 关键词:怨气 伤害 情绪 怨恨 生命

 人不快乐的人儿是谁?找碴儿的那个。

——无名氏

人类关系中最具有毁灭性的元素,是替别人戴上“坏”或“错”的帽子,然后评断、拒绝、处罚他们,这种不幸的结果随处可见:婚姻、家庭、机构中的反目;国家间的战事;无法接受他人的相异性而产生的持续争斗。中东长期僵持的冲突具有这种特质,强烈敌意和报复冲动所产生的动力,节节升高到两败俱伤的地步。

自杀炸弹客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怨气,大部分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这么不珍重自己的生命,只因为别人伤害过他或他的同胞,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然而当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内在也都在制造自杀炸弹客。

喂养我们的怨气——视我们的亲密伴侣为报复对象,或者怨恨人生或其他人对不起我们,这是一项自我毁灭的行动。因为我们想伤害、排拒所憎恨的人或事,无意间也伤害、排拒了自己。这并不难明白:只须注意你跟人作对时,整个身体如何紧缩。这样一来,你摧毁了自己的生命——即安宁、开放和温暖,这些都是你的生命之血。你用舍生趋死为代价,使他人看起来可恶,使自己心安理得,这跟自杀炸弹客没什么两样。这是我跟夫妻咨谈时所观察到的最惊人现象:他们在“怪罪对方”上所花的精力远比“把事情做对”来得多。他们常投下许多怨言:“你对我说了这个,你对我说了那个。你伤害了我。”有些人和怨气融为一体,为了证明伴侣错他对,宁可叫感情关系和自身幸福告吹。

    怨气之为害

丹和南希是处在这种景况下的个案。五年的婚姻中,南希由于没有感受到被爱而受到伤害,对丹累积了许多怨气。丹当然不算是最为敏感的情人和丈夫,但南希屡屡指责他该做却未做、不该做却做的一切,似乎在数落丹的罪过中得到乐趣。她好像在示威,不停地说:“看,你又来了。又一次证明你不爱我,如果你真的爱我,你会:更注意点……听得更仔细些……打电话给我……道歉……在公开场合多说我的好话……不要注意其他女人……要好言好语……”

相关文章

2012年01月01日
2012年0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