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自11月1日以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7345例,近期重点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共报告急性肠胃炎聚集性疫情12起,其中10起发生在幼儿园,2起发生在小学,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有9起,目前北京市仍处于诺如病毒高发期的阶段。(数据来源于《北京日报》)。
当孩子不幸被病毒感染,家长除了生活上对孩子更加谨慎的照料,还能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 家长需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
1、 孩子在生病后,很容易出现“退行”表现。孩子在生病后因为身体不适,常常出现情绪欠佳,有的甚至啼闹不止,会变得更脆弱、更粘人,就好像退化到了比实际年龄更小的时候,这就是“退行”,而这时候家长惊慌失措,给予孩子过度的照顾,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觉得自己病得很重,间接强化了孩子的“退行”,很多孩子甚至把“退行”的表现带到了痊愈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其实在孩子生病后还是应用正常态度对待,同时不妨恰当给孩子解释病情,告诉孩子:“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
2、 孩子害怕看病、打针、吃药怎么办?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家长通过威胁、哄骗、利诱的方法对付孩子,其实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灵创伤,甚至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孩子对于看病、打针、吃药的恐惧很可能源自于对新事物的害怕,家长可以平时陪伴孩子玩打针看病的游戏,也可以买一些相关的玩具,让孩子对这些事物有所了解、熟悉,这样一来,等孩子真的生病时,就不会再害怕看病、打针、吃药了。
二、 家长需注意调试自身的心理状态。
1、 家长要正确认识疾病的成因,这通常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家长要认识到自身已经在当时的认知水平和条件下,尽力在做一位好父母。
3、 调整过分自责的情绪,从疾病中发现积极的意义。比如生病期间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促使家庭气氛更加和睦。
总之,孩子生病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作为家长,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不过度焦虑和自责。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才能陪伴孩子度过成长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挑战,也期待你在遇到无法用自身力量去解决的挑战时咨询EAP,它将帮助你抚平人生路上的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