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心闻视角 > 文章列表

雨话情愁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 来源:自科学松鼠会 关键词:情绪 影响 降低 情愁

春雨纷纷,越来越多的关于雨的话题也随之到来。无论是电波中说的天气路况,还是学子口中背诵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都为这雨天平添了一抹黯然。在这窗外嘀嗒作响的下午,你是否发现,我们的心思往往都特别容易被这雨水带走,去回忆和感伤往日的情怀。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感觉,也确实是一个事实,每当天气降温、雨水落下,我们的情绪便和这天一样,阴沉起来。

曾经在1982年到1983年之间,当时赤道东太平洋水温比往常高出了4摄氏度,而一些沿海国家都承受了大量的雨水天气。像是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部分地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竟下了100英寸的雨,河水的流量是正常的一千倍。

在这个事件中,全世界有2100人丧生,几十万人被迫疏散,更多的人无家可归。也正是由于这次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各国科学家才渐渐开始重视其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而不仅仅是环境学家,医生们也从这两年的病例中发现,1982年至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全球大约有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这些自古有之的自然现象,我们从出生之日,它们就与我们同在。为什么还会对我们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

如果想知道这个奥秘,那么我们就得先重新认识一下。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后面的事情大家都一定知道,当云中水滴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落下形成雨。正是这个过程中,空气中水蒸气的比例迅速增大,整体气体密度就会降低, 而影响气压的因素呢,恰恰就是密度、高度。所以,我们除了会看到乌云密布之外,也会感到气压降低。甚至会看到雷电交加、狂风肆起。

说完“雨”了,貌似这一系列和心情糟糕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刚刚说到,一般下雨的时候,都会阴天,所以才会有阴雨绵绵的说法。这一阴天可不要紧,人体中一个小腺体可就开始活泼起来了,这个小东西就叫做松果体。这松果体呢,深藏在人的脑内,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通俗一点说,它就在头顶正中央下方,额头的深处,是一个长约58mm,宽约3~5mm的这样一个灰红色椭圆形的豆状小体。别看它小,但是它的能力可不小。虽然松果体平日里藏在脑内深处,但是它对于光线的感知还是极其厉害的。当它接受持续光照时,个体就会变小,细胞活动也降低不少。但是一旦外界环境变暗,或者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便会撒欢起来。

它一活跃不要紧,大量分泌的松果激素便让整个人体内的其他激素水平都相对降低了,而这些相对浓度降低的激素里,恰恰有让人激发振奋功能作用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这样一来,我们就相对的容易表现出情绪欠佳,甚至萎靡不振。如果恰逢长期的阴雨季节,那么情绪的低沉便会更加明显了。

除了阳光问题,低温低压也是造成我们情绪受伤的另一个原因。刚才说到,由于下雨水蒸气大量聚集,空气中气压便会降低。如果气压低了,大家都知道会憋气。这一憋气,稍微动一下就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氧气, 正是所谓的事倍功半。虽然,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也不会有什么切实的功绩损失,但是因为身体的不适,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舒服。同时,人体在低压环境下对于温度更加敏感,下雨时空气流动加强,温度自然也随之降低。我们都知道,这温度一低,人就不愿意动。这是由于人体的自身防御机制被启动了,低温条件下许多器官都会受损,所以大脑在处理低温信号时,就会告诉一些运动神经别太活跃了。神经对于各种信号的处理迟缓了,自然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了。

除了生理上的不适造成的情绪低落,下雨本身的心理因素也是极多的。当下生活节奏太快的让我们都有些应接不暇,所以,各种简式思想便在很多人脑中普遍存在。大家都想在生活中尽可能的简化一切繁杂冗余,但是如果一旦下雨就会给我们造成各种不便。比如说,需要准备雨具、道路湿滑、无法参加户外活动、一些计划不能实施等等。这些不便产生的同时,我们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中压抑机制便会响应。我们会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些不便,强烈的压抑心理自然会应遇而生许多负面情绪,心情自然不会高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