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层面,我们的确都拥有一个短暂的青春期。但从心理层面,在我们采访的心理专家看来,青春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发的状态。只要我们拥有心理上的自由,只要我们的心是打开的,事实上,我们就可以处于持续的青春状态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属于此阶段的新的青春状态。
限制性信念是束缚活力的罪魁祸首
“朋友们聚在一起,难免会谈论男人和女人的差别。有一句口头禅每次都会让我们这种年龄的女人有种涩涩的感觉,‘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刚过不惑之年的留芳慨叹:“不承认不行啊,跟那些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相比,感觉自己就是活力不足,老气横秋。她们谈的话题有些自己都没听说过,想参与也参与不了,真心老了。”
应该说,留芳说出了很多人到中年的心声。因为无论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我们所受的教育都在告诉女人,青春是短暂的,过了青春年华,女人就很难再拥有精彩的人生。在心理咨询师钟谷兰看来,正是这些类似女人四十豆腐渣的限制性信念,羁绊了女人去追求自己精彩人生的脚步。“虽然现在社会宣传自立自尊自信很多年,这一类观念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根深蒂固。而且女人在不知不觉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自己的角色定义,也在限制着我们。比如说我是白领,我们往往会把‘白领’当成我们身份的一部分,关于这个角色是怎样的,我们在心里也是有很多的定义和应该的,但其实‘白领’只是我们的一个角色。”
如果说做女人难,那么做现代女性更难。传统的观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还要做一名好员工……而且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标准。钟谷兰认为,“这些不清晰的标准很多时候虽然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信息在那里,对于这些标准,你可能也不认同,甚至会不屑,但因为内心不断地有这种标准和要求存在,你就会不断地衡量自己评价自己,而且经常觉得自己总也做不到。于是就会产生很强烈的疲惫感,而这种心理上的疲惫感就不会让我们拥有青春的感觉。”
对此,外企策划经理慧琳特别有共鸣。“感觉自己挺失败的,人到中年,工作上还是一个小职员;作为妈妈,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每天下班回到家,女儿都快要睡着了;作为妻子,自己也不够温柔,跟老公半年也没有一次性生活……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样,过着重复没有意义的生活,怎么可能还充满青春活力呢!”钟谷兰认为,当外在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被我们内化,如果我们没有觉察,这些限制性信念就会一点点消耗我们的活力,让我们身心俱疲。
积攒的负面情绪也在消耗我们
如果我们把青春看成活力的话,钟谷兰认为在我们的成长方面,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的活力。因为我们的养成很多时候是为了方便管理。“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孩子哭,哭是不好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公共场合哭的时候,不相干的人也会跳出来让孩子不要哭。我们总是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道怎么恰当地处理情绪,也不理解情绪的作用。实际上,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当我压抑自己的情绪,比如压抑自己的愤怒时,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的损耗。另外一个方面,很多时候也不许笑,女孩子要笑不露齿。比如孩子在学校不要打闹,在家里大人会觉得孩子太疯。孩子的很多天真烂漫的东西是没有得到允许的。”
钟谷兰说这方面她的感受特别深:“我经常遇到很多人在做正确的事情、应该的事情,可是自己活得很不开心,也没有让周围的人开心。因为我们被教导要为别人考虑,你应该怎样,你不能随意地随心所欲……”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去做好的、对的或正确的,而要致力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我们的标准,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清晰,也不是那么符合人性。所以,当我们纠结时,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时,我们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信任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