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婴幼儿(0-6) > 文章列表

哈佛大学报告:如何培养孩子的适应力?

发布时间:2019-02-18 来源:游戏力 关键词:孩子 压力 适应力

我们都认同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并且我们相信,幸福快乐的童年能够让人内心更自信,心理更健康,成长更顺利。

但是,是不是童年遭遇过挫败和逆境的人就一定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呢?哈佛儿童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关于适应力的研究报告在开头就提出:

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早年的困境和挫折与诸如学习成绩差,犯罪率高、容易患慢性疾病等问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并非所有曾经遭遇困境的孩子都会出现问题。

那么同样身处逆境,为什么有的孩子仍能茁壮成长,有的却会出现严重问题?换句话说,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会被逆境压垮,能够在压力中反弹,具备充满弹性和韧性的成长力量呢?

这种力量,就是这份报告研究的核心——适应力。

什么是适应力?

就是在重大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在社会学、行为学以及生物科学领域,适应力这个概念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有不用的阐释。虽然各有区别,但还是可以总结出适应力的一些通用的特点和定义:

1.成功应对威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干扰因素的能力。

2.躲避可能造成持续压力的有害行为和心理变化的能力。

3.为长期的良好发展获取资源的过程。

4. 成功适应压力、悲痛以及其它持续的痛苦的能力。

无论是过程、结果还是能力,适应力的核心就是:在重大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简单来说,适应力能够将“有毒的压力”转化为“可承受的压力”。从生理层面,适应力会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因为它能够保护大脑和身体的其它器官,使其免受由压力反应系统被过度激发而造成的干扰

适应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被培养和锻炼的能力。

如何培养适应力?

培养适应力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支持性的亲子关系+持续的技能锻炼

支持性关系如何帮助孩子锻炼对抗逆境的能力?

无论压力来自贫穷、战争、被父母虐待、暴力或是被长期忽视,研究发现,那些最终能够获得良好发展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从至少一位父母、照顾者,或其它成人那里获得支持性的,负责任的,牢固稳定的关系。

这种支持性的关系为孩子提供了适合的,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回应和支持,起到了类似“缓冲垫”的作用,将外部过强的压力缓冲为孩子可承受的压力。

补充阅读:压力反应系统的运作方式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大脑结构的健康发展受到孩子与主要照顾人之间持续的呼应互动的影响。如果成人的回应缺失,或者总是被干扰,身体会把这种缺席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从而启动压力反应系统(也叫应激系统)。

虽然压力反应系统的启动是一种本能的保护性反应,但如果它过分频繁地被激活,或者活跃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一些心理层面的变化,影响大脑发育、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以及新城代谢系统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种“有毒的压力”。

相反,当获得成年人充满关爱的回应时,压力反应系统将恢复到正常状态,大脑发育以及其它器官的功能也会得到保护。孩子也从中获得帮助,锻炼了应对压力的技能。

  不过,亲子关系并不是锻炼适应力的唯一条件,报告同时提到了适应力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持续的技能锻炼。

培养适应力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就是持续地,积极主动地锻炼管理压力的能力。包括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预先计划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规范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这些技能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执行力和自控力,它们是应对压力的重要基石。

每个孩子都会在日常生活经历不同程度的压力。不是所有压力都是有害的。正如轻微的感染和擦伤会刺激和锻炼免疫系统的能力,诸如在社交中被排挤,考试没考好,演出时说错台词等等状况,如果成人能够支持和帮助孩子学习应对和化解这些压力的技能,这些适度的压力对成长是有益的。

随着时间推移和一次次成功应对压力的体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就会逐渐将这类威胁视作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也终将能够从心理和精神上越来越擅长应对人生的种种障碍和艰难。

笔记

重大的困境与持续的压力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不可避免。

支持性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关系重大。近年来流行的新教育理念对亲子关系的重视,比如“游戏力”经常提到的“亲密联结”,“为孩子蓄满爱的杯子”等等都在此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

給孩子爱和关注,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就是在压力与孩子之间承担了“缓冲垫”的作用,同时帮助将“有毒的压力”转化为“可承受的压力“,这是锻炼适应力的重要过程。

就像我们身体的其它能力一样,适应力也是可以被培养和强化的,关键是我们要主动锻炼相关技能。

正面体验V.S.负面体验

看成长的“跷跷板”更容易往哪边倾斜?

成长的过程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体验和正面体验的影响。用“跷跷板”来比喻就是:可能产生“有毒的压力”的经历,比如持续的暴力、贫穷以及长期被错误对待,堆积在跷跷板的“负面”一端。

想要让跷跷板恢复平衡,甚至朝“正面”的一端倾斜,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消除负面体验,而是增加积极的体验。

即便身处异常困难的环境,如果父母或者照顾人能够持续给予孩子及时回应,如果社区能够提供资源和支持,助家庭一臂之力,让所有孩子都能在一个大环境中获得保护性关系,那么,成长就能够持续朝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支点的位置也很重要。技能锻炼就是主动改变支点位置的方法之一。

跷跷板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支点,也会影响它的倾斜方向。我们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如果支点靠近跷跷板的某一端,这一端就很难被压下来。

孩子们个性和能力的差异反映出基因表达的不同,代表着每个孩子出生时支点在跷跷板上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

支点的不同位置影响着他们对个人经历的不同反应——比如是否会因为轻微的困难就将跷跷板倾向负面的一方,或者需要非常强大的治疗性干预才能将跷跷板压向积极的一方。

尽管支点的初始位置对孩子的发展轨迹有早期影响,科学研究也已经表明,支点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正面或者负面的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长期以往会对孩子的神经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挪动支点位置的力量。

最后分享

我们的孩子或许不会身处报告中提到的极端艰难的困境与挫折,但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压力、困难与挑战。末尾,分享这篇文章給我启示:

第一:父母角色不是盾牌,替孩子抵挡一切负面体验,而是要做“缓冲垫”,将压力降到孩子可以承受的程度。爱与亲密关系永远是我们可以握在手中的法宝,是孩子可以依靠的力量源泉。

第二:无论孩子个性如何,天赋怎样,甚至无论多大年纪,适应力都是可以被培养和锻炼的。給孩子支持,帮助他应对“可控的挑战”,就是不断练习应对压力的重要技能的过程。

第三:像跷跷板一样,成长始终是一个正面体验与负面体验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正面体验来自我们給孩子的温暖关怀,来自我们陪孩子探索世界时的惊喜发现和成就感,也来自我们与孩子打闹玩耍时的笑声。它们终将汇成挪动支点的力量,让孩子更容易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