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科普前沿 > 文章列表

地震灾后心理问答20题——心理援助的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1日 来源:盛心阳光 关键词:心理 孩子 协助 创伤 压力

   步骤三:重视受灾者在主观上的主要危机来源与对危机的解说,但是,不增强也不排斥。
   步骤四:以间接的技巧,增加受灾者对时间与空间的透视感。重点是保证即使危机是不可预测,即使危机的适应是一条长路,但不是走不完的;发生在这里的危机,也可能有贡献。

     步骤五:引导受灾者寻找他原有的心理挫折的技巧,并强化某些技巧的可用性。不要迷信教导新技巧的重要性,一定要相信他在意外事件前,是一个完整的、自我适应良好的个体。
   步骤六:增加受灾者对此时此刻生活中各片段事件的感应性。维持心情有喜怒哀乐各种层面,想法时而负责时而精致时而飞驰,可订出一些具体步骤作为行动目标,将是尽早渡过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关键。
   步骤七:尊重其生命养成的生态环境,从受灾者熟悉的生态中去寻求权宜之道。
   步骤八:建立心理介入的契约,重点是相信彼此的诚意与相互情急通报的义务。
   步骤九:救灾人员自己背后要有心理咨询与支持的专业团队。
   步骤十:对转换心理介入(由专业心理师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时机要敏感,并熟悉可以转介的后送机构。
   4. 灾难的经历会导致何种心理方面的困扰?
   有许多与重大灾难有关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特别会在此刻发生并造成严重影响:
   (一)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二)神经症;
   (三)重度忧郁症或哀恸反应;
   (四)药物或物质滥用;
   (五)心身症。
   5. 儿童的心理创伤后的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什么是儿童心理创伤?

    儿童心理创伤是指孩子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伤或看到意外发生,如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车祸、火灾等,所造成心理上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及以后的人生。

   ☆有心理创伤的孩子会有什么行为?
   受创伤的孩子会变得很胆小,很黏人,很容易被吓到,他可能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变得容易分心,也很爱哭,爱发脾气,不听话。有的孩子反而会变得很乖很懂事,但是晚上却会作恶梦、睡不着或尿床。有些孩子会在意外发生过一段时间后才有这些行为,有些孩子只会出现其中的某几种行为。
   ☆心理创伤的复原过程
   (一)意外刚发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有的孩子:木然、没有反应、变得特别听话……等。
   有的孩子:爱哭、爱闹、很黏人、恶梦、失眠、容易受惊吓……等。
   你能做的:让孩子相信你会保护他。


   (二)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作恶梦、故意惹大人生气、一直说意外发生的经过、在玩的时候重演意外发生的情形……等。 这时候孩子会在内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是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因为我太坏了”? 你能做的:帮助孩子了解他的害怕和难过,让他说出来或用其它方式表达出来。

   (三)复原后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开始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形。
   你能做的:帮孩子做复学的准备、让家庭回复到以前的生活情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