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临床心理 > 文章列表

内心戏常常惊涛骇浪?不明确的心理界线,最难过的还是自己

发布时间:2020-01-11 来源:盛心阳光 关键词:情绪 界限 明确

你容易有情绪吗?失去的界限,其实你心里知道

我从小情绪特别丰沛,即使到现在有了许多自我觉察,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份情绪。不过它已经从强烈起伏、困扰难受,转变为有趣的情绪弹性度。这种对情绪的敏锐与觉察,反而能协助我的个案工作,让我很快地进入个案、陪伴个案,再带个案离开某种受困的情境。

容易受他人情绪影响的人,在我的观察里可简单归因如下:

心理界限不够明确

自我状态不够清晰

说穿了,如果一栋建筑物结构不稳定,又没有围篱的话,随便一阵风都会使得整栋建筑物嘎嘎作响,让你每天像在坐海盗船一样精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內心不強大就會遇到大浪一直擺盪不定

当我这几年不断自我觉察,开始厘清自我的结构,也就能厘清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不会让别人的话语随意附着在我身上。

因为我认知到:除了理解自己之外,不管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是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任由他人去贴我标签。我才是自己的决定者。

这让我开始思考:当你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你有自己的需求,不断逼近你的生活空间或心理空间,不让你拉开距离、让你感觉窒息时,你会难以在这个环境下拥有明确的心理界限。

当和你一起生活的家人可能很强势,总是希望你听话;或可能很弱势,总是希望你帮忙时,你就很难拥有自己的想法和声音。当你在家中经常感觉混乱或是空洞茫然时,你便难以在这个氛围下长出清晰的自我状态。

不明确的界线,最难过的人是自己

界限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就很容易承接他人的情绪。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被任何情绪影响的时候,所有人的反应都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糟

有时候你想参加朋友生日聚会,但母亲回传的讯息里透露着冷淡和疏远,仿佛在指责你究竟朋友重要还是家人重要;因为聚会中有你想见的人,你还是去了,但在过程中也感觉心神不宁。

聚会还没结束你就先离开,回到家后浑身不对劲,赶快把自己的衣服拿去洗,顺便也拿了母亲的衣服;想要杯热牛奶,就也弄了杯给母亲,心里充满罪恶感。

睡觉前,你一边想着没跟哪个朋友道别就先回家了,对方会不会不开心;又想着母亲冷淡地要你把牛奶放桌上,你更加心慌,熄灯躺下后依旧在被窝里翻来覆去。

过度地接受他人情绪,这是真的你吗?

我记得我的案主告诉过我:他的父亲曾经严厉地教导他,要懂得看别人的脸色。这其实是良好的用意,为的是让孩子培养出同理心,不去做出伤害与影响他人的举止。但当你过度察言观色到失去自我,就等于将他人情绪承揽到自己身上—而且不只有一次,你早就已经习惯这么做。

当你的界限明确,就能拥有成人该拥有的生活圈;有界限的父母也会为孩子拥有快乐的生活圈与欢乐的聚会感到欣慰,而非苦守在家等着孩子回来,又深感自己被背弃。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过度察言观色到失去自我,就等于将他人情绪承揽到自己身上

有很多人知道自己容易受他人影响,但有更多人看不到自己的极限。

当你太容易依据他人表情而活,你自然容易凭借他人情绪而活,也就是需要他人正向情绪的喂食和滋养,来让自己感觉是有价值的;或是需要他人愤怒或高张的情绪刺激,来让自己感觉活着,因此你会在丰沛痛苦的情绪里,不断迷失自己。

每次情绪的发生,都是检视自己的时刻

你是个容易有情绪的人吗?在每一次情绪发生时,就是你好好自我检视的时刻。

界限清楚的人,在被侵犯的当下会有「谢谢再联络」或是「朕知道了」的反应,也就是能清楚知道:这是对方的意见跟想法,你并不一定要采纳或遵循。

还记得我重考时,落点分析报告的评估指出,我有很高的可能性能够上台大心理系。我从高中时就知道自己想念心理系,从来没有放弃。记得当时,我父亲因为对心理系没有概念,便觉得应该要念护理系这样的科系比较稳定,未来有一技之长,也一定找得到工作。

但因为高中选校时,我家已经发生过一场家庭革命(后面会提到此故事),因此在这次的大学选系时,他只是轻声询问我:「妳要不要把护理系放在第一志愿,心理系放第二志愿?」而我看了父亲一眼,摇摇头说:「不要,我想念心理系。」就继续吃饭,父亲也就没有继续要求什么。

我心里清楚这是因为父亲关心我、为我的未来操心,但我也希望为自己的生涯选择负责。也因为过往革命成功的经验,让我知道:当我决定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其实最后父母会放手支持我,让我有机会长出自我、拥有界限。

更多界限纠结的时候,你会觉得别人这么说是「为你好」、是在乎跟关心你的表现,你不应该违抗。那我们要怎么样得知,那已经侵犯到我们的界限呢?

明明都是为了我好,但心里却感到悲伤

简单来说,你会出现「焦虑」,也就是烦躁的行为反应。你会局促不安,脑海里甚至会出现各种想像和担心,让你开始不停想着:他怎么会这样说、这样可以吗、可是会不会…… 、如果这样的话……

举个轻微的例子来说,母亲看到妳今天一身素 T 短裤打扮,就对妳說:「妳怎么不好好照个镜子,这样打扮怎么交得到男朋友!」接着妳开始自我怀疑,又有点愤怒地认为这又怎样了?找男友就一定要看穿着吗?可是妈妈很会打扮,是不是她讲的话比较对?我会不会太固执又不听劝,如果这样孤独终老一生怎么办……

妳的脑海中因为她的一句话而出现各种情境,甚至是灾难式情境。也因为这句话,让妳对自己、对未来、甚至对关系产生很多焦虑,然后有点无助地想着:是不是真的该听母亲的劝。

我之所以称这个例子轻微,是因为它不及「你怎么辞掉这么好的工作,你是疯了不成」或者「妳怎么嫁这种老公,妳下半辈子根本毁了」这种不停在人生重要阶段出现,左右你的心智、要你听从的「忠言」。

然而,在这些话语背后,除了你被越界、自由被压缩的焦虑外,还有害怕不讨好他人就会有麻烦的恐惧,以及你不一定可以为自己所有行为负全责的担忧。

这将导致这些人、这些话,会不时在你生命中各种重要时刻出来对你补刀,因为你有时仍旧会依赖这些话给你方向,或是带给你被爱、被关心的感受;有时,你也害怕自己如果不听话,到时会后悔无法承担责任。

有没有被越界,其实自己都知道

当你被越界,其实你的内心都知道。你的焦虑是来自于:你知道你的想法或行为,跟父母或他人预想的并不一致;你并不一定想遵循其他人的思绪走,但又不够有把握或肯定自己的现况,或是很怕让对方不开心。

当你因此无法把持住人际间的界限,你的心就会透过「焦虑」的反应来让你知道。

其实你渴望的,就是被他人好好尊重与认可;也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会保持原样和你来往,你不用再感到不安。

所以亲爱的,辨识越界后,我们要对很多自己的功课负起责任,包括:相信自己,勇于选择和负责,尊重自己更尊重他人;当你认清自己,那条与人之间的界限自然就会愈来愈清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