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临床心理 > 文章列表

参与了2684亿项目的我,感觉身体被掏空 | 双十一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9-11-15 来源:盛心阳光 关键词:调节 自我调节 双十 十一 消耗

双十一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然而严重的双十一后遗症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小编一样,每天只盼快递,无心上班。而好不容易日思夜想的快递们陆陆续续到达了手里。又面临着一个非常严肃的抉择——退货,还是确认收货,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对于有些朋友,这个问题可能在剁手后第二天一早就已经存在了,自己关注了很久的商品,心心念念的等到双十一打折,下单,付款。顺利的挤掉了同一时间下单的网友,又扛过了网络崩溃的灾难,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起床的一瞬间跳出一个想法:昨天晚上我经历了什么?!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存在诸如此类的困惑。比如在某网校购买某项课程,犹豫了很久,终于在某个凌晨一鼓作气地把学费交掉了,第二天醒来就觉得自己太冲动;又或者和朋友吵架闹矛盾,凌晨的时候气不过,把他微博取关微信拉黑,到了白天又觉得是自己太作……

 

那么为什么凌晨的时候容易做出糟糕的决定呢?

 

01

理论上的自我调节

 

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自我调节。意思是个体对其思维和情绪冲动或欲望以及行为表现的调节。而自我调节需要使用自我调节力量,简而言之就是个体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调节力量和人的体力类似,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随着使用会逐渐消耗。也就是说,人在自我调节的时候需要消耗自我调节力量,调节得越多消耗得越多。

 

02.

胡萝卜实验

 

自我调节力的观点曾经被科学研究证实:有研究者找了一群饥饿的被试,把他们分成两组,然后拿出胡萝ト条和巧克力糖放在被试面前,一组被试只准吃胡萝ト条不准吃糖,因此他们需要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想吃糖的飲望,安抚自己吃不到糖而苦闷的内心);而另一组被试可以随便吃,因此他们不需要自我调节。随后研究者让这些被试进行一些无关的需要坚持的任务(同样要自我调节),结果发现,之前进行过自我调节的被试因为消耗了自我调节力量,会更难控制住自己想退出的意愿,更早地退出任务。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自我调节力量是一种可以消耗的有限源。

 

03.

冲动是魔鬼

 

言归正传,为什么凌晨时分人容易做出糟糕的决定?因为在白天,身处社会中的我们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节,消耗着自我调节力量。经过一整天到了半夜,人的自我调节力量已经被消耗了很多,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一旦我们无法自我调节,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便会表现得与平时相比更为不理智和冲动。有研究发现,自我调节能力低的人会表现得不被社会接受(如自恋)、不再关心自己是否能得到社会支持(比如和亲朋好友开撕)、更少帮助他人,并在与配偶的冲突中做出更多的破坏性行为(比如和对象吵架分手)等不理智的、冲动的决定。

 

04.

让脑子休息一下

 

当然,自我调节力和体力ー样也是可以恢复的。具体的恢复方法包括休息和睡眠,经历积极事件或者体验积极情绪,还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动机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可能与自我调节力的消耗和恢复有关。所以当你睡了一觉起床之后,自我调节力恢复了。就懊悔自己昨晚做的事。经常同款困扰的朋友现在需要提高警惕了,当有决定要做的时候,不要熬夜纠结,更不要在凌晨做出冲动的决定,都移到第二天早晨去做。

 

最后,

在面对退货与确认收货的问题上,

还在犹豫不决的朋友们,

小葵在这里给你一个锦囊:

洗洗睡吧~

大家晚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