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恋爱 > 文章列表

《爱乐之城》| 有生之年曾经遇见,已足够

发布时间:2017年3月7日 来源:十分心理 关键词:爱情 梦想 电影

昨天抽空去看了《爱乐之城》,电影很棒,爱情与遗憾都很美,但我没哭。

之前很多人都说自己结尾时哭的很惨,以至于没哭的我深深怀疑自己进入了又一个麻木冷漠的人生阶段,不过看了看周围人,好像也没有哭得特别惨的。所以说啊,真不是谁看这部电影都会哭。

之前还看到很多人说,这是一部绝对不适合与现任去看的电影,毕竟等到散场时,如果在灯光亮起时分,你发现身边人红着眼睛泪流满面,你也是很难忍住不去问:“你想起了错过的谁?”还好我的身边人没有哭,也算是顺便检验了真爱。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豆瓣8.6分好电影,怪不得能够追平《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的提名记录,好看又好听。

喜欢美国歌舞片,喜欢他们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喜欢他们唱的比说的好听。很小的时候就看美国歌舞片,那时候电视上经常放秀兰·邓波尔,她是人甜歌美又会跳舞的卷发小可爱,再后来看《歌舞青春》,慢慢后来自己也找着看一些老片子,比如《雨中曲》、《随我婆娑》、《瑟堡的雨伞》等等。总之,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经典,因此《爱乐之城》不仅是怀旧,更是向经典致敬,是一部复兴之作。

《爱乐之城》给出的海报宣传语,是:二十年后,再一次用爱情感动全世界。但,感动我的不是爱情,而是电影最后几分钟里,那真实又动人的遗憾,是男女主角“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的恰到好处。

看完电影,有三个词语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之后和朋友们聊天,大家纷纷表示如果是情侣看完《爱乐之城》后,很可能会忍不住向对方提出三个问题。我觉得有趣,问是哪三个问题,知晓答案过后不免吐槽“简直幼稚”,之后细细想来,却发现其实这三个问题和我脑海中的三个词,竟也能一一对应起来。

词语1:爱情

问题1:你到底在哭什么?

电影海报上除了说用爱情感动世界之外,还说了“最后五分钟,失声痛哭”。

5分钟,也是5年,春去秋过冬又来,从不停下的时间将两个紧紧相拥的人变得互不相干,偶然在街边的酒吧,已经选择与他人组成幸福家庭的女主角Mia,与曾经的爱人Seb重逢。与初见时一样,Seb在弹琴,Mia在听在看,不一样的是,他们早已是分开的彼此。

总结来说,大概就如那一首《如果爱下去》所唱:如果很久以前  我们爱下去 会怎样。可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生没有如果。

因此电影用一种蒙太奇的表现方式还原了真实,没有狗血的相拥而泣,更没有久别重逢的难以抑制。有的是爱情的克制,是让彼此在琴声里,进入平行时空,幻想“如果一直在一起”的样子;等琴声落停,我走到门口回头与你的眼神对话,谁都没哭,彼此微笑,知道你好就足够。

就是这样的爱情。而这五分钟让我想起当时《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也是这五分钟,让我不由得替MiaSeb感慨:幸好,当时你们成全了彼此的梦想;幸好,当时你们放开了彼此的手。

至于为这5分钟落泪的人们,我想他们或许不是单单想起了某个错过的旧时爱人,而是想起了过往的感情、人生,他们内心的一些渴望被这5分钟唤醒,于是想到曾经放弃人与事、曾经错过的人与事,因而难以抑制泪水。

毕竟,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啊。

但我仍旧希望哭泣的你,别在电影和回忆的双重刺激下,美化了过往经历。要知道,你怀念的、为之落泪的,是一份爱情、一段关系没能走到最后的遗憾,有时甚至是怀念那时的自己,至于它是不是真的爱情或是否仅仅与某个人有关,可不一定。

在爱情里,随着时间过去,我们的记忆往往会遗漏掉那些不太好的,这是优势也是弱点,因为这样一来,我们总是容易对错过的、失去的东西另眼相看,容易活在一个“如果……那么……”的想象里,觉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但也别忘了,属于与否,都是自己做出的关于爱的选择。你们曾有必须在一起的理由,也曾有必须分开的理由,而“爱过”就是爱情,但这也是爱情让我们哭泣的原因,因为它总难得完美。

词语2:梦想

问题2:你会为了前途而放弃我么?

如果你和我一样,忍住了戳人的结尾没有落泪,那么要忍住不问出第二个“幼稚”的问题,也需要极强的心理能力。说是幼稚,其实也是现实,毕竟这样的选择不可避免的总是容易出现在爱情之中。

电影里有两个转折:男主Seb为了Mia,做了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女主Mia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开了Seb,成为了女演员。

而整个电影的剧情,其实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相爱的男女主角分开之后,彼此都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所以你看,如果是情侣一同观影,看完之后真的很难忍住不去聊一聊,“前途和爱情你选哪一个”的话题。

分享一个真人真事,回北京前夕我与一对老友吃饭,他们是恋爱5年的情侣,男孩毕业后在我们老家不错的政府单位工作,女孩还在读研。吃饭时候,有人问女孩:“6月毕业了,你也就直接回来工作了吧,你们也差不多也该结了。”而女孩几乎想都没想就回应到:“不一定,我研究生念完不能浪费,要是有好机会,我可能也就不回来了, 结婚不着急,毕竟前途工作更重要。”

女孩说完,场面有点尴尬,我心想“姑娘真耿直,这相当于隔空打了男朋友的脸啊,牛B”。而当大家都心慌慌怕两人当场翻脸的时候,男孩给女孩夹块红烧肉说:“就喜欢你这股积极向上的劲”,简直感动天地,让在场的人差点忍不住起立鼓掌。

他们是否能够爱下去谁都不知道,但就这一份“我愿意成全你变得更好,哪怕放弃我们感情”的大爱,已弥足珍贵。毕竟对很多人来说,追求梦想与追求爱情一样,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我们很少在梦想、前途里,给爱情留出一点容身之地。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她知道追求梦想与前途的代价,这代价或大或小,或是爱情或是岁月,但她都已衡量过,甚至默默在心中做出了可能的选择。

有时候会想,爱情是什么呢?爱让我们盲目,也让我们清醒,它仿佛是一剂良药,救不了自己的时候,至少能用放手成全来救别人。而爱情的疗效,大概是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努力变成了更好的人。

如果说《爱乐之城》里,男主SebMia更多一些,那么在现实里,或许只有对等的爱情与关系,才能长久。我以为好的爱情,不是“我负责花容月貌,你负责赚钱养家”,而是面包一起赚、幸福一起找,是你有钱、我有钱,大家都有钱。

希望我们,拥有的不再是单薄的,只与前途、工作有关的梦想,比如我想当个作家、我想35岁时实现财务自由……这些梦想,和我们小时候说“我想当个科学家”一样,只聚焦到了自己与生活的一个小小方面。真正有力的梦想,应该与家庭、爱情、亲情、生活方式等维度均相关,因为它不仅是梦想,更关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将会走什么样的路。

如此,用力追逐完整梦想的你,或许才能在实现梦想的那一天,回头看时不后悔。到那时,即使有遗憾,也是人生的美。

词语3:宿命

问题3:你的前任和我,谁更好?

《爱乐之城》结尾在“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微笑里:他凝视不语,给予一个微笑;她看似眼中有泪,却仍回之以微笑。

大概是因为他们彼此都是有天赋、有梦想、心中有爱的人,所以他们宿命的节点不太糟,5年后都过上了当初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身边人不再是彼此,但也依然算得上Happy ending

喜欢导演的安排,让他们在琴声里做了一个“如果”的梦。这像极了我们常有的那个陋习,即我们总喜欢讲“人生另外一种想象中的可能”:如果当时选了另外一条路、如果当时没做这个决定……只是与电影不同,我们常常容易被想象捆绑,进而陷入美化的想象图景中,抱怨当下、自怨自艾,而电影就浪漫多了,梦做完了,琴声也停了,舞台上留下男主Seb一个人,曲终人散,哀而不伤。

不免想矫情地说:生命是一场遇见,该来的总会来,没来的都不重要;能遇见就已足够,就别强求遇见的都要留到最后。

如果到了离去的时候,那么一定是因为前方有更好的在等待,我相信所有的不尽人意,都是在为别有安排的美好做铺垫。

也别再去追问此时身边人的前任,别过度沉迷于自己的往昔爱情,与其纠结于前任,不如大大方方、心胸开阔的感激每一个前任。毕竟凡是爱过的,即使是渣男渣女,也都为造就今天这样一个更好的自己,做出了贡献。是爱我们又离开我们的每一个人,推着我们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推着我们不断向前,最后我们被这样的命运的大手,推到了宿命的节点,推到了对的人面前。

女主Mia最后在别处有了落脚点,事业爱情双丰收,有可爱的女儿、相爱的丈夫,面对曾经向对方承诺“永远爱你”的人,她只是淡淡微笑,仿佛在心中默念祝君好。这样的结局真好,让人觉得,不论无论曾爱对还是爱错,大概都是为了遇见未来更好的人和自己。

总之,人生必定应该过得酣畅淋漓,若眼前有梦一场,也应当去做梦,只愿梦醒时分,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能够珍惜眼前人,能够在穿过往昔之后,将此刻最好的自己交付给另外一个人。

最后,分享这次回老家时与往日故人相见后,我发的一条朋友圈感慨给大家——

以前我觉得错过的前尘往事、未完成的遗憾很戳人、很可怕,现在却发现,只要你过的足够好,内心足够踏实、安定,便会看淡很多事,记忆里都是别人对你的好,哪怕是当年让自己哭过的人,也能坐下来喝一杯,笑着说一声好久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