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家庭 > 文章列表

谁是你家孩子最重要的撑腰人?

发布时间:2017-12-18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关键词:孩子 外婆 家庭 撑腰 女人

伤害孩子的

不只是外人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

源于一个家庭的生活现状

这是一个5口之家,有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女孩,爸爸妈妈由于收入有限,婚后一直与女方父母住在一套大平层里,房子是外公做生意时买下的。孩子出生后,多由退休的外婆照顾,爸爸妈妈和外公上班挣钱。孩子现在5岁,妈妈跟外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分歧越来越明显。

比如,外婆每次接孩子放学,孩子要吃零食外婆都会买,妈妈觉得这样孩子不会好好吃晚饭;妈妈想要孩子一个人睡觉,外婆却觉得孩子小,一个人睡会害怕,然后要孩子跟她一起睡;妈妈要孩子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外婆却认为孩子才上幼儿园,没必要那么紧张,看会儿电视没什么……

妈妈想跟外婆达成一致,但觉得外婆执拗,很难沟通,多以不欢而散收场。外婆却指责女儿女婿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的很多事情都亏她来亲力亲为,就像孩子是她的一样。

妈妈和外婆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妈妈跟爸爸商量,想过搬出去住,但现实的压力让夫妻俩妥协了。妈妈无力改变外婆的想法,更无力改变自己的窘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5岁的孩子能明辨是非,有能力判断外婆和妈妈的方法哪个对她更好,这是妈妈没有办法的办法。

就这样,孩子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她知道,怎么分别跟外婆和妈妈相处,她才能讨到好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任性,大人对孩子发火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幸的是孩子懂得还击,还巧妙得很。孩子知道外婆是这个家里的老大,当大家都在的时候,她有时会挑衅妈妈的管束,非要在不允许的时间里看电视,妈妈只能憋着火。很多时候妈妈分不清这火是对外婆的,还是对孩子的,但就在这分不清的状况下,妈妈还是会把火撒给孩子。

显然,孩子成为了外婆和妈妈之间矛盾的牺牲品。在这个家庭里,妈妈不是妈妈,因为妈妈没有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首要责任,既然责任放弃了,管理孩子的权利也就让度给了外婆,当外婆替代了妈妈,那外婆也就不是外婆了。而家庭中的两个男人——外公和爸爸,对于母女俩的争夺,他们无可奈何,只能避而远之。在这样混乱和缺位的家庭关系中,孩子难免不会受伤。

首先,这是一个被妈妈抛弃的孩子。妈妈虽然在孩子身边,但由于妈妈的依赖和怯弱,她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能拍板的人。妈妈理应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却不能依赖,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沉痛的缺失,因为她内心里最脆弱的地方,没有人在。

比如,当孩子和外婆在一起时,孩子要听外婆的,当和妈妈在一起时,孩子要听妈妈的。她没有一个稳定的可以信任的人依靠,她不得不见风使舵,投其所好,才能让她觉得安全而不被抛弃。孩子内心的焦虑和恐惧难以言说,也不曾被看到。

这或许也为孩子的未来定了调:我要讨好,才会被接纳;我要不停地寻找另一个人的喜欢,才能感到存在。可以想象,这又是多少女人焦虑和痛苦的原型。

其次,外婆和妈妈之间的争斗以及外公和爸爸的置之不理,注定让女孩要为上辈的争夺买单,买单最可能的表现就是,她无法摆脱家庭的纠缠走到更远的远方,就像妈妈一样。具体地说,妈妈对外婆夺权的怨恨和无奈,外婆对妈妈无能的贬低和指责,或多或少地会传递给女孩,女孩幼时接收到的、且并不属于她的委屈、挑剔和愤怒,会成为她日后心系家人的铁证,不管她身在何方。快乐是粘不住人的,但怨恨可以。

另外,这个家庭女人们有个共识,那就是女人指望不上男人,外婆是这样,妈妈是这样,女孩也是这样。若是男人们可以参与到女人之间的斗争中,这起码给孩子隔出了一个空间,让孩子离战场远一些,也离黏黏的母女关系远一些。

或许,男人们起初也是这么做的,但女人们压迫性的强势,让男人们退缩了,这不得不让孩子接收到这样一个信息:男人是靠不住的。同时女人的霸权和控制是女孩无意识接收到的部分,这也许为她日后的亲密关系模式打磨了一把阉割男人的刀。

说到这里,大人们会觉得委屈,我们为她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对孩子仍是伤害。确实,无论抚养者怎么做,都会给孩子带来受伤的感觉,只是有些伤,可以促使孩子成长,使他们向外探索,但有些伤是硬伤,作为父母,我们需尽力避免。

1.请妈妈不要放弃妈妈的位置

这需要妈妈有独立的意识和力量,只有如此,她才能在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候,为孩子撑腰。回到上面的家庭,妈妈寄居在父母的家里,这样的妈妈并非一个家庭的女主人,而是外婆的女儿,既然是女儿,自然底气不足。

唯有离开,做一次家庭的女主人,妈妈才会感到自己做主的艰难和快乐,这样的努力女儿自然可以感受得到,与外婆紧张的关系或许也能缓解。依赖是怨恨的温床,离开反而能感到恩情。

再者,既然孩子怎么养,都会有遗憾,那妈妈为什么要放弃?看看自己养出来的孩子到底是个什么鬼,即使是个奇葩,不也是在这世界上自己创造的作品,绝无仅有么?

2.不要给孩子不属于ta的东西

孩子不要,非要给。这样的给予是在漠视孩子需要的基础上满足父母的需要,也是对孩子边界的侵入。一个人若没有较好的边界感,ta会常常陷入和他人关系的胶着中,就像上面提到的外婆、妈妈和孩子,外婆的坚持和妈妈的退让,主次颠倒本身就是互相越界的表现,遭殃的是,孩子的边界也随之被模糊。“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冷”的例子很多,这里说个更极端的。

比如,昨天在早点摊旁,我看到一个3岁的小女孩仍趴在妈妈的怀里吃奶。3岁的孩子早就不需要通过母乳来饱腹,吸吮只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但显然这样获得安抚的方式跟她的年龄不符,是什么阻碍了孩子发展出属于她自己的安慰方式呢?

答案可能跟妈妈有关。一是通过孩子吸吮和抚弄乳房,妈妈获得了难以启齿的性快感。同时,孩子对妈妈如此亲密、独占的需要,让妈妈感到了自己的强大与唯我独能的价值感,这些好的感觉使妈妈忽视了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抑制了孩子创造的本能,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能断奶的需要。

也许妈妈们会问,刚出生的孩子,我们怎么能知道它要还是不要?别着急,带着你对它的好奇,去看去发现,它自然就会告诉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