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如期而至,面对新的季度/年度计划、KPI、一个接一个的工作会议,你是不是开始感到“压力山大”?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份科学减压指南。
美国生物和神经学博士罗伯特·萨波斯,在他的新书《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一书中,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为我们解释了压力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和人类疾病的联系,以及如何应对和管理压力。
感觉身体被掏空。美国压力管理协会曾指出,75%~90%的初期内科疾病是由压力引起的。也就是说,八成内科病都与压力有关。压力是如何让我们生病的呢?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生活在高压下的神奇动物——斑马。
斑马的生活环境极其严峻,它们随时面临着性命不保和严重受伤。既要时刻提防虎视眈眈的掠食者,又要随时准备处于饥饿状态和牺牲于猎人布置的陷阱……

比如,当被狮子追捕时,它全身的机制都会进入紧急状态,以最大速度奔跑的同时,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身上受伤也能暂时麻痹以防休克……各项生理指标都会及时配合和帮助它们摆脱危险。然而一旦度过危机,幸存下来的斑马可以立刻从紧张状态恢复平静,继续悠闲地吃草,心跳血压等生理指标很快就能重新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见,斑马不会在被追杀之前就未雨绸缪地担心,在侥幸逃脱之后还惴惴不安。更不会像人一样考虑老了以后养老金怎么发,第一次约会该怎么说话。
人和斑马在应对压力上,简直太不一样了。压力事件还没真正到来,我们光靠脑补灾难画面就已经失眠多汗,六神无主了。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人太聪明,才容易被自己脑袋里的想象吓倒,无时无刻不被压力困扰。即使处在安全的环境里,你也会想东想西,操心这操心那,强烈的情绪引发的生理反应和斑马被狮子抓捕的过程中是一样的。
我们天天担心堵车、贷款、人际关系和升迁,经年累月地承受着忧虑和恐惧之苦,不生病,那才怪了呢!感觉身体被掏空,这感觉其实是真的。
紧急状况下,你的身体会把一些费时费力的长期工作暂时停止,去应对突发情况。
忙起来食不知味,就是因为你的胃不在状态。性生活可能是你体内的能量在使用上最不经济、最浪费的事了。所以压力会让人丧失性欲,甚至直接影响生殖功能,也不是危言耸听。
萨波斯博士警告说:“如果每天都活在紧张中,总有一天要付出代价。”
现代职场人已被“亚健康”困扰已久,明明没有“病”,却长期感觉疲惫、无力。这是因为你的身体为了做出压力反应,需要转移能量去应对它认为最紧急的情况,从而牺牲了能量的储存。处于极端压力下,免疫力也会受到抑制,免疫系统会说,晚一点再找肿瘤细胞吧,还是先把精神用在更重要的所在。
免疫系统“休克”的后果,就是身体更容易被疾病侵袭。压力甚至会伤害大脑。因为在压力之下大脑会分泌应激激素,可能影响脑细胞折损的速率,以及人的记忆力。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脑出血、心梗等“老年病”。IT公司的员工,猝死在酒店厕所;中年创业者,倒在创业半路,令人唏嘘。

OMG,看到这些是不是压力山大?别怕,萨波斯博士给了应对之道。要应对压力,首先要了解压力。日常生活里主要的压力源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适应得更好?
让我们通过一群生活在东非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狒狒来看看自己。
塞伦盖蒂是动物们生存的天堂,没有掠食者,幼崽死亡率低,也容易取得食物。狒狒白天只需要花4小时寻找食物,空出的8小时都用来彼此交流。它们在社交竞争中成群结对地对抗其他动物,情绪不佳时,大号雄性狒狒就会把小号狒狒痛打一顿,就跟我们人类一样。
以下三个场景,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压力大都来自人际关系以及心理问题”。
第一个场景:看到一只正在打盹的雄性狒狒,有的狒狒会感受到威胁,时刻处于紧张焦虑中,有的则认为并没有威胁。将模棱两可的事情解释为好消息或坏消息,会影响你对压力的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乐观和悲观者的不同。比如,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还有半杯,太好了;而悲观的人则会伤感只剩下半杯了。经年累月的心理暗示,会对这两种人造成不同的影响。
第二个场景:如果两只狒狒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主动发起攻击的那只,比起被动等待的那只,血液中糖皮质素的浓度会更低,压力更小。也就是说,对事情有更强控制力的一方,感受到的压力更小。比如在养老院里,如果赋予部分老人更多自助决定日常生活的权利,这部分老人会感到更愉快,死亡率也会降低。
第三个场景:两只雄性狒狒打了一架,打输了的狒狒,有的会闷闷不乐,有的则会把旁边更弱小的狒狒揍一顿出气。那些会揍别的狒狒以转移怒气的狒狒,它们体内所含的糖皮质素浓度最低,压力最小。这说明,懂得发泄对减少压力十分有效。
据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家庭矛盾中,保持沉默并压抑情感的已婚妇女,她们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善于排解情绪的已婚妇女高4倍。

在影视剧中,乐观有活力的主人公,都很会转移坏情绪和压力。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每一次失恋后都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我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
《欲望都市》里,4个女孩每当遇到烦心事,首先就是给最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4个人约着去网红餐厅,一边吃顿好的,一边八卦吐槽。
解压方法大放送
既然不可能摆脱压力,就要学会与之相处。
虽然没有灵丹妙药,萨波斯博士也提供了很多具体可行的解压方法。
01
寻求社交支援
研究表明,有配偶和朋友相伴的人,会活得更久。真正理解你的知心朋友最能治愈你。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国王乔治六世患有严重的口吃,但他必须走到台前,在二战中发表振奋人心的讲话鼓舞人民。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没有急于教他如何发音,而是先试图和国王做朋友。在这个过程中,莱纳尔罗了解到,高高在上的国王并不幸福,在高贵、优雅的王室背后掩盖着那么多的肮脏。压抑的童年,沉重的皇室生活,外界的期待,都成了压在国王肩头上的一座座大山。累积的压力让他内向、暴躁,口吃只是一种极端表现。在莱纳尔罗的支援和引导下,国王感到温暖,找到了自信,终于张口。

02
增强预警能力,提高可预期性。当压力源变得熟悉时,引起的反应也就越来越小。
在一项实验中,如果在每次发生电击前进行鸣笛预警,小白鼠的压力反应也会相应变小。为了缓解高考前学生的心理压力,有一种方法是预先“排演”。先冥想,放松结束后学生继续闭上眼睛,开始在大脑中想象高考的逐个场景,详细到准备几只铅笔,早上起来是打车还是坐公车之类。
03
增强掌控感
有没有实际控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有控制力。
比如,飞机比汽车安全得多,但多数人还是害怕坐飞机,因为在飞机上,你什么控制力都没有了。身处困境时,至少要想办法抓住一项控制之道。凡事尽量往好处想,同时内心还要有一小部分,做最坏的打算。《阿甘正传》里,傻小子阿甘横穿了美国。记者问:你是怎么办到的?阿甘说:我就是不断地把一只脚踩到另一只脚前面。如果累了,我就休息;如果饿了,我就吃东西;如果想上厕所,我就去上厕所。
我们身边很多朋友的改变也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比如坚持在英语学习APP上打卡,坚持运动,坚持摄影,坚持在朋友圈总结每天的感悟。不论做什么,只要坚持下去,你将逐渐获得一种对生命的掌控感,从而对做任何事情都变得更有信心。

人类因为太聪明,想得太多,才无时无刻不被压力困扰。既然我们拥有独特的才智创造出了这些压力源,也一定有智慧将其驱逐出境。
学学斑马,危险消失后及时地关闭压力反应。
学学阿甘,先跑一步,再跑一步,做自己的主人。
只有学会掌控自己,才能免于沦为压力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