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新手上路 | 在线预约 | 安全退出
首 页  | 心理健康  | 职业成长  | 心理测评  | 海外服务  | 心理管理分享  | 在线咨询
请先发布附带页面片段:../../../include/block.html

为什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 能够打开心底深处的创伤?

��ԪѸ��������޹�˾ 2018-01-30 10:55:27 �������

 01 

“伤我最彻底的,是你的1句话。”

 

 

你是不是常常会因为某一句看起来无关痛痒的话就被点燃。

 

“哈哈,你是猪脑子啊?”

“你怎么那么无聊呀?”

“丢脸丢到家咯~”

“你si不si傻?

“你懂什么?”

 

很多时候,明明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但在听到的那一瞬间,你受不了了。

 

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般,或是想发火,或是感到沮丧。

 

你会因为这句话陷入痛苦,你觉得说这句话的人,肯定觉得你很笨,而因为你的愚钝,这辈子都不会有人真的喜欢你。

 

于是乎,你开始以冷淡的语言回应,企图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又或者,你开始和说出这句话的人吵架,温柔的你声音突然抬高八度,你无法控制此刻的自己,体内仿佛诞生了一只怪兽,快要冲出来。

 

你很想控制自己,然而却无能为力。

 

身边的人懵了,“你怎么会这样呢?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到底是谁错了,是你玻璃心不可理喻,还是对方太无礼?

 

 

02 

为什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

能够打开心底深处的创伤?

 

 

也许大家谁都没有错,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激发了藏在你心里的那个旧伤。

 

伤在,所以引出来的瞬间就爆了。

 

方子是因为夫妻间经常吵架而来到咨询室。

尽管她在单位表现不错,也认为老公是个暖心的人,但是自己跟老公却经常因为琐事而吵架。

倾诉的时候,她反复地提到了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

“你懂什么?尽瞎说!”。

 

在与方子深度沟通中,咨询师了解到,方子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女儿,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小时候,每当她想要表达她的想法或者意见的时候,总是遭到父母的斥责:“你懂什么?小娃子一个!”

 

她还记得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心里头的屈辱和不甘,以及由之产生的深深的自我怀疑。

时间久了,她不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总觉得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反正也是被忽略的那一个,渐渐地变得敏感、多疑。

 

“怀疑自己什么都不懂,因而不值得爱”,这种想法像是一个地雷一样,时不时地出来恐吓她一下。

哥哥姐姐比她大很多,也会经常嘲笑她,“就你最小,什么都不懂。”

 

在咨询过程中,方子渐渐发现,其实她的老公,在很多行为方面还是很尊重她的,只是在语言上,并未意识到这种“你懂什么”让方子有很强烈的不被尊重的感觉。

 

但是,这个词,的的确确勾起了她“被轻视”、“被忽略”的那种记忆。

 

海灵格曾经在《爱的序位》中提到,“孩子在潜意识里是会追随自己的父母的,无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父母都是天生的催眠大师,如果是长期反复地用某一种语言刺激孩子,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深受影响,甚至是认同父母所说的。

 

重要的是孩子当时感受和情绪并没有得到表达的机会,于是,都有可能会储存在心灵深处。

 

这些心灵上的种子,遇到诱因的时候,就会瞬间爆发。

 

长大之后,虽然有些人的生活远离了父母,然而,内在父母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

像是某种魔咒一样,限制着你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成为不可碰的敏感地带。

 

“怎么这么笨?”

 

也许只是情侣间的小小调侃,然而,你却迅速切换到:

“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干不好!”

“怎么这么笨?你这个废物!……”

然后,甚至可以联想到ta不爱我。

 

这就是为什么,往往身边人会觉得是当事人过于敏感,而当事人自己都不得而知背后原因。

 

只不过之前的经历埋下的地雷被踩响。

 

 

03

我们最大的不小心,

就是“说话前什么也不想”

 

 

曾经获得戛纳国际创意节大奖的谢勇老师作品《语言暴力》用几句暴力语言拼成了武器,震撼了很多人。

 

他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

 

15岁的小王,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母亲经常数落他“就知道吃”。在数落中长大的他身体肥胖,脾气也很暴躁。

他在沈阳一家饭店做厨师时,老板说他是“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勾起了他屈辱的童年。

等到老板深夜熟睡时,他将匕首插进了老板的腹部。

“母亲说我,我没有办法,他凭什么那么说我?”

 

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却暴露出了一句话能够带给人多么长久的伤害。

 

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有建设性的语言就像魔法棒一样会照亮一个人的生命,而贬低的侮辱性的语言却能让一个人伤痕累累。

 

也许,由于我们过往的经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不愿意被触碰的雷区。

 

曾经总是被说“你这么笨”的人,最忌讳然而也最认同的或许就是自己很笨。

曾经总是被说“我不相信你了”的人,往往变得敏感多疑,对人对己都缺乏信任感。

 

在比较和评判中成长,压抑和焦虑泛滥,这是现在年轻人的常态。

 

年幼时,我们往往通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判断自身的价值,长大了又习惯于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一个评判体系去评价自我。

 

好在,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其实都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相处的人。

 

从生活中对一句话的敏感反应力,你能看见自己的过去。

 

虽然你不需要为年幼的你遇到的负性事件负责,但却拥有为当下和未来的自己负责的能力。

 

“杀不死我们的能够让我们更强大”,这句话并不表示那些过去遭受的苦难会自动变成我们的财富,很多情况下,苦难只不过是让人讨厌的苦难而已。

 

我想这句话说的是,当你历经沧桑之后,以全新的视角去关注自己的过去,让过去的苦难不再以潜意识的某种方式,影响今天的自己。

 

“这不是寄托于苦难的某种馈赠,而是为了自我实现而做出的切实努力。”

 

 

04

如何不让一句话打开创伤?

 

 

如果你身边的ta是那个容易因为某句话受伤的人,又或者,你自己是那个容易被点燃情绪的人,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脱敏?


 

1)“哦,原来我踩地雷了”,请止语

 

作为说话的人,当你说了一句很平常的话,对方情绪却很激动的时候。首先,请止语。

 

也许表达者和接受者的理解发生了较大的偏差。

 

如果此时进一步争个输赢或者想要解释清楚,往往产生更大的误解。还不如,先止语,等双方平静下来,再去试图达成理解。

 

当你觉得一个人不可理喻的时候,或许她有她的内伤在。

 

你了解了这背后的故事,才会真正理解她。

 

如果自己被对方激起了特别不好的感受,可以写下来进行自我觉察:

对方这么说的时候,我是什么感受?

他这么说让我想到了什么?

以前有类似情况出现吗?

 

2)“我承受不了你的这句话”,请表达

 

如果你真的有一些不愿意听的话,其实,不妨敞开心扉告诉身边人:

“你知道吗?每当你这么说的时候,我的脑袋就是发蒙的,我小时候经常被大人这样指责,只要你也这么说,我就会失去理智”。

“你刚才那样说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火就冲出来了,其实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的,但是每次你这么说的时候,我就特别生气和伤心”。

 

如果你很在意这个人,开放地告诉对方你的过去,寻求理解,这将是促进彼此了解的一次深入互动。

 

如果你并不在意这个人,那么他的评价究竟是什么,对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3)“你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请重启

 

如果你不断地受到他人语言和评价的侵扰,那么,或许你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在遭遇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时,有一部分人修复力很强。

 

研究发现,他们拥有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内控型”的人格特质。

内控型的人有这些特点:

认为我的收获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决定和自己付出的努力。

自己相信自己总能找到办法解决问题。

当我不能影响或改变将要发生的事情时,我可以平静地面对它们,至少不让它们过于影响我的生活和心情。

 

如果我们能正向解读曾经受到的伤害和遭遇到的磨难,我们对其他人的语言便不会那么在意。

 

因为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在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人的评价。

 

并且深深地知道,当下的事情,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其实是在邀请我们静下心来多与自己沟通。

 

 

4)寻求专业力量介入

 

当然,如果凭借自己的力量办不到的时候,可以试着寻求专业力量的介入。

 

无论是催眠和其他类似的疗法中,很多来访者会发现,原来,真正让自己困扰的不是当下的事件,而是当下的事件勾起了过去的创伤。

让个案通过催眠或者深层沟通的方式回到童年的场景的时候,往往能够通过引导释放当时的情绪,逐步达到与他人或者自己的和解。

 

 

 

 写在最后 

 

 

如果你身边有些人因为你的一句话而表现出了极度的负面情绪,而你又非常在乎这个人的话,停下来。

 

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一个人的不可理喻,却没有看到这个人的伤口正在撕裂。

 

寻找一个机会,了解他的故事。

 

因为你如果不问,你永远不会知道,1句话,对人的影响可以多么的深远而彻底。

 

愿我们的语言像阳光,而不是刀子。

愿你最爱的人能够沐浴于温柔

����Ķ�

没有找到栏目列表。
��Ԫ������޹�˾��Ȩ���� ��ַ �������к������Ƽ���ѧ�Ƽ�԰D��311�� �绰 ��010��52752668
Copyright 2008 zv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