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心理百科 > 文章列表

如何才能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发布时间:2017-07-12 来源:网络 关键词:选择 肯尼迪 生活 渴望 模特

电影《革命之路》里的一句话恐怕会敲醒浑浑噩噩的人: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一代女神莫妮卡·贝鲁奇,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一个花瓶,却抛下了模特生涯。她说:我梦想着更多东西。当模特时,你只能安安静静地照别人说的那样去做……我不是那类听话的女孩。

如果不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贝鲁奇大概也不会有那些让人铭记的荧幕表现。下面要说的几个女人也是如此。她们看似被眷顾,但也是几经锤炼才活成了自己期待中的模样。

 

杰奎琳·肯尼迪——不愿只做一个小小的家庭主妇

在与肯尼迪约会时,杰奎琳就明白对方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征服的过程,可一旦到手便觉得无聊。

就算如此,她还是想往火坑里跳。她也明白或许肯尼迪想结婚,是出于更务实的考虑:一个参议员需要一个妻子。而且,杰奎琳也向往那种闪闪发亮的生活啊。她说:我就是为此倾倒,我不想做一个小小的、悲伤的家庭主妇。

这听起来有些虚荣的味道,可杰奎琳也不是干坐着等待好运降临。她一直卖力支持着肯尼迪,就算怀孕在家,她还帮助肯尼迪回复数不清的信件、录制电视广告、整理采访、写报纸专栏做宣传等等。

果然,婚后第 7 年,31 岁的杰奎琳成了最年轻的第一夫人。入住白宫后,杰奎琳的才能便开始展露无遗。她曾两度游览白宫,惊愕于这样一个地方竟然死气沉沉的,非常无趣。杰奎琳希望把白宫变为美国最完美的住所

杰奎琳说:如果你切断了人们的精神食粮,那么他们的一部分也就死去了。她开始重建白宫,亲自编写了一份白宫历史指南,还搜集那些与历届总统有关的家具和艺术品,做出陈列与展示。一幅画、一束花、一匹窗帘的颜色……在这些细节的变化中,她让白宫有了更厚重的气质。要知道,之前很少有第一夫人会这样大动干戈。一切完成后,杰奎琳录制了电视节目,在节目中带领观众一起参观翻新后的白宫。

杰奎琳还抱怨过肯尼迪:我不明白,他愿意在选票上花费无数,可到了要在一幅美丽的画作上投资 1000 美元时,他便开始畏畏缩缩。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位花钱大手大脚、尽力打造生活品质的夫人,肯尼迪的形象恐怕要减掉几分。

这样的杰奎琳,当然也在衣橱里投入了大量的开销。据说,她花在购物上的钱比肯尼迪的工资还要高。不过,她不俗的品味也为很多普通女孩和设计师带去灵感,直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怀念、模仿、致敬。

除此之外,杰奎琳的社交技能也让人折服。有一次,当赫鲁晓夫被要求和肯尼迪握手合照时,他说:我想先和她(杰奎琳)握手。肯尼迪也深知夫人的外交魅力,在一次巴黎之行中,他说:这样介绍我应该比较合适……我是这次陪杰奎琳·肯尼迪来巴黎的男人,我很喜欢这趟旅程。

杰奎琳的一生很复杂,但她作为第一夫人的那段时光无疑是叫人钦佩的。她说:生活目标是唯一值得追寻的财富。正因为此,她造就了自己,也造就了一个让人怀念的时代。

 

苏茜·帕克——不愿只做一个行走的美丽衣架

   除了杰奎琳,另一位不得不提的时代面孔,就是模特苏茜·帕克。她是 50 年代有名的一张脸。香奈儿把她当做女儿来宠爱,摄影师 Milton H. Greene 说她重新定义了优雅一词,迪奥先生更是赞她为全世界最美的女人

   法国杂志“Mademoiselle”前主编的描述大概最为形象。他说,世界上漂亮模特一大把,但她们都需要化妆与特别设计才能大放光彩。可苏茜只要站在那儿,甩动头发,就可以惊为天人了。

作为模特,苏茜确实选择了自己的风格:她有自然又独立的气势,也有邻家女孩般的亲切。

曾经,“Harper's Bazaar”的一位编辑提起苏茜,用了害怕这个词。因为有人告诉她,工作中的苏茜会自己决定要穿的衣服,会自己化妆,自己弄头发,她还要掌控拍摄的主题……真是管太多!

可是,苏茜不只是要掌控拍摄的主题,她对自己的人生都是有控制欲的。被奉为时尚界缪斯时,苏茜说她至多只是一个有生命的衣架。她很后悔自己在 17 岁时做出的一个决定:要么和当时的男友结婚,要么去上大学。当时的我不想上大学。

那段婚姻没有持续多久。为了填补那个遗憾,苏茜放下了自己成功的模特生涯,跟着布列松学摄影去了,还在 VOGUE 得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这意味她要放弃当时的超高收入。《名利场》曾举过例子,苏茜在玛格南图片社的月收入是 115 美元,而做模特时,她每小时就能入账 200 美元。

这不是苏茜最惊人的一个决定。在 36 岁时,她和第三任丈夫搬到了加州的一个小地方,希望逃开名气,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天赐的容貌还没消逝,她却说:我要把自己的所有才能投入到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

苏茜也确实做到了,她热爱烹饪,热爱营造生活氛围,连孩子们都折服于她的精力与热情。难怪有人将苏茜看作新时代美国女性的完美范本:健康、自信、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比起那些流星般的女神来,苏茜这一生很受眷顾:有辉煌的厅堂,也有凌乱的厨房。

 

嘉柏丽尔·香奈儿——不愿做别人,我自己决定想成为谁

欣赏苏茜·帕克的香奈儿女士,自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就曾说:从本世纪开始,在法国有三个名字将被世人铭记:戴高乐、毕加索和香奈儿。”  

而获得如此地位的香奈儿,一开始只是一个被抛弃在修道院里的小姑娘啊。人们不吝惜用丰富的言语来描述她的一生,其中最为贴切的,大概就是这三个简短却不简单的动词:选择,渴望,成为。

想成为谁,由我自己决定选择意味着什么?对香奈儿来说,是一个又一个选择在定义她的人生。香奈儿选择不抱怨儿时被父亲抛弃的经历。相反的,她为自己编出父亲远赴美国的故事,记住了修道院里那美妙绝伦的巴洛克装饰,学习了缝纫技艺……她不要当命运的受害者,她要选择自己的道路。

20 多岁时,富有的 Étienne Balsan 走进了香奈儿的生活。他为香奈儿提供她曾羡慕的一切:金钱、华服、珠宝……似乎就这样活着也不错。可是,香奈儿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有些叛逆、有些野心。她先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女帽店和服饰店,发现这比依靠别人要快乐得多。她也离开 Étienne Balsan,选择了另一个男人,那位支持她去将灵感实现的卡柏男孩

这样的香奈儿,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和那些有趣的人交往。这给她带来了一群著名的疯子朋友:塞尚、达利、雨果,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她选择挑战传统,骑马时像男人一样跨在马背上,而不是像其他女人一样小心地侧坐着。

服装,她更是选择与众不同。当初,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剧院里人们俗艳的衣服,香奈儿说:我要让这些女性穿上黑色。要知道,现在永不出错的黑色,在当时只被用于葬礼与仆人的服饰中。

同样,被用来制作香奈儿经典套装的苏格兰斜纹软呢,在当时只是人们眼中的次等货。而香奈儿选择它,是因为她看中了这种面料特有的粗颗粒质感,那像极了她在散步时遇到的青苔、树枝与泥土。

她曾说:优雅是放弃,是删除多余。一条衬裙,一颗钮扣,一条镶边,袖窿剪裁的一分一毫,这是一种哲学……它意味着一件好的衣服视觉上也必须是美的。

一个女孩应该拥有两件事:她自己,和她想成就的从香奈儿的诸多选择中,大可瞥见她强烈的渴望: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渴望简洁,渴望与众不同。

香奈儿不喜欢被束缚。在家里时,她甚至会在树上爬来爬去,呼吸自然的味道。她更不喜欢女人的身体被困于繁复的衣饰之间。她自己就先穿起了宽松的长裤,横纹水手衫,剪去长发,比其他女人潇洒得多。

香奈儿渴望让更多的女性得到自由。她宣告:服装的优雅,在于行动的自由。于是,她从男装中汲取灵感,选择舒适的 jersey 针织面料,创造优雅又让人行动自如的服装。那曾经堆满装饰的帽子,也被她改为轻巧的一只。最为著名的当属 2.55 手袋,链带造型的本意,其实只是想解放女人的双手,不用再时刻抓紧自己的手袋。

创办时装屋一年后,香奈儿赚来了养活自己的钱。而这些设计也在女性中风靡起来,更多人实现了香奈儿的渴望:无拘无束地行走、奔跑、沐浴阳光。

成为对香奈儿来说,不仅是成为自己,更是成为了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过时的风格。在记者弗朗索瓦斯·吉胡的笔下,当老去的香奈儿看见大明星玛琳·黛德丽对着镜头试图掩盖下垂的下巴时,立刻不讲情面地提醒:这么做干什么?过了 45 岁,大家都老了。男人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女人风度好,没有告诉他们,其实他们已经满脸皱纹,头也秃了。过了 45 岁,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些东西(指着自己的头和心)。心智衰老,我们才是真的老了,在百无聊赖中萎缩、衰老、死去。这样的香奈儿,真是懂风格,让人心服口服。

71 岁时,香奈儿重返巴黎,办了一场最新的时装秀。她坐在著名的康朋街镜梯的最上端,静静看着自己的成果。《Life》杂志英明地敲了锤子:“71 岁高龄的嘉柏丽尔·香奈儿所呈现的与其说是一种潮流,不如说是一场革命。

香奈儿,如她所说,已然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